WheatField
WheatField

Normalization

October 11, 20232688 words, 14 min read
Authors

Batch Normalization

Batch Normalization,常简称 BatchNorm 或者 BN,是由 Google 的 Sergey Ioffe 等于 2015 年提出的一种数据归一化方法,主要解决在深度学习中遇到的 ICS(Internal Covariate Shift) 问题。通常用在网络激活层之前,可以加快模型训练时的收敛速度,使得模型训练过程更加稳定,避免梯度爆炸或者梯度消失。并且起到一定的正则化作用,几乎代替了Dropout。

BN 是逐个特征进行归一化的,从向量的角度来看,在一个 batch 内,是对每个维度分别进行归一化。 形式化地,令 BB 表示一个 batch,大小为 mm,那么 BB 的经验均值及方差为:

μB=1mi=1mxi,σB2=1mi=1m(xiμB)2\mu_B = \frac{1}{m} \sum_{i=1}^m {x_i}, \sigma_B^2 = \frac{1}{m} \sum_{i=1}^m {(x_i - \mu_B)^2}

假设深度网络第 ll 层的输入为 dd 维,即样本 xx 形如 x=(x1,x2,,xd)x = (x^1, x^2, \cdots, x^d),那么逐维归一化的输出为:

xij=(xijμBj)/(σBj)2+ϵx_i^{\prime j} = (x_i^j - \mu_B^j) / \sqrt{(\sigma_B^{j})^2 + \epsilon}

其中 jj 表示第 jj 维,ϵ\epsilon 是一个很小的数,防止分母为 0。μBj\mu_B^jσBj\sigma_B^j 分别表示第 jj 维的均值和方差。归一化后的输出 xijx_i^{\prime j} 的均值和方差为 0 和 1。

最后,对归一化后的输出进行线性变换:

yij=γjxij+βjy_i^j = \gamma^j x_i^{\prime j} + \beta^j

其中 γj\gamma^jβj\beta^j 是可学习的参数。

总结下来,流程是 1. 每个 batch 求均值与方差; 2. 对每个样本的每个特征进行归一化; 3. 对归一化后的结果进行线性变换(缩放及平移)。

工作机制

BatchNorm 的作者认为它可以有效缓解内协变量转移(internal covariate shift)的问题,即参数初始化和每个层输入分布的变化会影响网络的学习速度。也有工作认为批标准化并不会减少内协变量转移,而是使目标函数平滑,从而提高性能。还有工作认为,批标准化实现了长度和方向的解耦,从而加速神经网络的训练。

关于 Internal Covariate Shift(ICS),BN 论文作者给出的表述性定义:在深层网络训练的过程中,由于网络中参数变化而引起内部结点数据分布发生变化的这一过程被称作 Internal Covariate Shift。ICS 带的问题是,在通过激活层之后,激活值容易陷入到激活层的梯度饱和区,这种现象会发生在对模型应用饱和激活函数时,比如 sigmoid, tanh 等,这会导致梯度消失,从而降低模型收敛速度。

在 BN 之前,缓解 ICS 也有一些方案,比如:

  1. 采用非饱和激活函数,比如 Relu,Elu 等。
  2. 使用更小的学习率。
  3. 使用更好的参数初始化方法,比如 Xavier 初始化,He 初始化等。
  4. 数据白化 (e.g., 《A convergence analysis of log-linear training》)。

其中,白化是在模型的每一层输入上,采用一种线性变化(例如 PCA),使得输入的特征具有相同的均值和方差。例如采用 PCA,就让所有特征的分布均值为0,方差为1去除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每一层使用白化,给模型增加了运算量。而小心地调整学习速率或其他参数,又陷入到了超参调整策略的复杂中。因此,BN 作为一种更优雅的解决办法应运而生。

BN 作者声称,BN 可以缓解内协变量转移的问题,因为批标准化使得每一层的输入分布都是固定的,这样就不会因为参数的变化而导致输入分布的变化,从而加速网络的训练。

但后续的工作对这一点提出了质疑,比如《How Does Batch Normalization Help Optimization?》 。作者做了一个实验,使用了三种不同的训练模式来训练 VGG-16 网络:标准模式(无批量归一化),批量归一化以及在训练过程中向每层添加噪声的批量归一化。在第三个模型中,噪声具有非零均值和非单位方差,即显式引入了协变量漂移。但最终模型的准确性与第二个模型相当,并且都比第一个模型表现更好,这表明协变量漂移不是批量归一化改善性能的原因。

关于损失平滑

《How Does Batch Normalization Help Optimization?》 作者认为 BatchNorm 的真正作用是将底层优化问题重新参数化,使其曲面更加平滑(it reparametrizes the underlying optimization problem to make its landscape significantly more smooth)。直接影响是损失函数更加 Lipschitz 化(?),损失变化及梯度的幅度都会减小。相比之下,未使用 BatchNorm 的深度网络中,损失函数不仅是非凸的,而且往往具有大量的“皱褶”,平坦区域和区域陡峭的最小值。在进行 BN 操作之后,梯度更可靠且预测性更强,训练过程中不用特别担心梯度爆炸或者梯度消失的问题,这意味着我们可使用更大的学习率,且模型对超参数的选择更加鲁棒。

作者对比了 w/ BatchNorm 和 w/o BatchNorm 的梯度变化情况,可以看到,使用 BatchNorm 后,梯度变化幅度更小,更加平滑。

一句话总结而言,BN 平滑了 loss,保持了梯度下降时稳定。

note, ff 是 L-Lipschiz 的,如果对 x1,x2,s.t.,f(x1)f(x2)Lx1x2\forall x_1, x_2, s.t., \lvert f(x_1) - f(x_2) \rvert \leq L \lVert x_1 - x_2 \rVert

推理

训练及推理都需要 BatchNorm,差别在于推理时不在 batch 内计算均值与方差,因为很可能只有一个样本。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同时计算滑动平均(moving average)均值与方差,在推理阶段直接使用。

running_mean = momentum * running_mean + (1 - momentum) * sample_mean
running_var = momentum * running_var + (1 - momentum) * sample_var

Pros & Cons

BatchNorm 有以下几个优点:

  • 加速收敛:Batch Normalization 使得网络中间层的输入值更加稳定,从而加速网络训练。
  • 正则化:Batch Normalization 有一定的正则化效果,可以减少 Dropout 等其他正则化手段的使用。
  • 允许使用较大的学习率:Batch Normalization 使得网络中间层的输入值更加稳定,可以允许使用较大的学习率,加快网络训练速度。

局限性:

  • 首先是计算量有所增加,因为需要在每一层计算 batch 的均值与方差,同时还增加了参数量。
  • 其次,效果对 batch size 敏感 ,如果 batch size 太小,则不具备代表性,添加 BN 反而效果更差。

[Python 实现]

参考参考Github的 Python 实现。

Layer Normalization

Layer Normalization 是 Batch Normalization 的一个变种,计算公式如下:

x^=xμσ2+ϵ\hat{x} = \frac{x - \mu}{\sqrt{\sigma^2 + \epsilon}} y=γx^+βy = \gamma \hat{x} + \beta

其中,μ\muσ\sigma 分别是输入 xx 的均值和标准差,ϵ\epsilon 是一个小的常数用于防止除以零的情况,γ\gammaβ\beta 是可学习的缩放因子和偏移因子。

Batch Normalization 的处理对象是对一批样本, Layer Normalization 的处理对象是单个样本。Batch Normalization 是对这批样本的同一维度特征做归一化, Layer Normalization 是对这单个样本的所有维度特征做归一化。

Layer Normalization 有以下几个优点:

  • 不依赖于 batch size:Batch Normalization 是对每个 mini-batch 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因此 batch size 的大小会影响归一化的效果。而 Layer Normalization 是对每个样本的所有特征进行归一化,因此不依赖于 batch size 的大小。
  • 适用于 RNN:Batch Normalization 依赖于 batch size 的大小,因此不适用于 RNN。而 Layer Normalization 不依赖于 batch size 的大小,因此适用于 RNN。

二者对比

BN、LN 可以看作横向和纵向的区别。经过归一化再输入激活函数,得到的值大部分会落入非线性函数的线性区,导数远离导数饱和区,避免了梯度消失,这样来加速训练收敛过程。

  • 方式:BN 是对一个 batch-size 样本内的每个特征做归一化。LN 是对每个样本的所有特征做归一化。
  • 范围:BN 的转换是针对单个神经元可训练的:不同神经元的输入经过再平移和再缩放后分布在不同的区间;而 LN 对于一整层的神经元训练得到同一个转换:所有的输入都在同一个区间范围内。
  • 局限性:如果不同输入特征不属于相似的类别(比如颜色和大小),那么 LN 的处理可能会降低模型的表达能力。

Normalization V.S. Standardization

额外提一点,虽然 normalization 经常和 standardization 混合使用,中文里标准化归一化也经常混着用,但二者还是有一些差异的。Normalization 是将数据缩放到 [0, 1] 区间,Standardization 是将数据缩放到均值为 0,方差为 1 的标准正态分布。Normalization 适用于数据分布有明显边界的情况,比如图像数据,其像素值范围为 [0, 255];Standardization 适用于数据分布没有明显边界的情况,比如身高、体重等数据。

FAQ

归一化的意义?

归一化的目地是,将数据规整到统一区间,减少异常值的影响,使得数据更加稳定,有利于模型的训练。

为什么 BN 在归一化后,还要逐个特征进行线性变换?即使用 γ\gamma, β\beta 进行还原?

主要原因是,保证模型的表征能力。BatchNorm 将数据的分布调整到均值为 0、方差为 1 的标准正态分布,这样可以避免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问题。但有时候,标准正态分布并不是最适合当前任务的数据分布。比如 BatchNorm 后的输出 yN(0,1)y \propto \mathcal{N}(0, 1), 根据 3σ3\sigma 法则,多数 y 值都将位于 [-2, 2] 之间。我们对 yy 随机采样,再经过激活函数 sigmoid。如下图所见红色点集所示,激活值也都聚集在 sigmoid 函数非饱和区域。这个区域可以用一个线性函数近似,因此模型的表征能力会受到限制。

另外一点,缩放和平移系数 γ,β\gamma, \beta 没有写死,而是设定成可学习的,这样是为了增加模型的灵活性。模型可以自动学习适当的参数来调整归一化后的数据,从而能够自适应地学习数据的特征。

Comments